

[一]、球墨铸铁件常见缺陷的防止
1、夹渣
球墨铸铁的渣有一次渣和二次渣两种,一次渣一般比较容易防止,措施是严格扒渣,浇注时挡渣,浇注系统考虑挡渣措施,使用滤网等。二次渣是铁液在型腔内流动过程产生的,防止这种渣要比防止一次渣难度大,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厂已较彻底地解决了二次渣的问题,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下列几条:(1)采用铸造焦化铁提高铁液的温度;(2)降低原铁液的含硫量;(3)大型曲轴原铁液脱硫;(4)提高浇注速度。
2、皮下气孔
降低型砂水分和提高浇注温度是防止皮下气孔的基本条件。同时球化剂和孕育剂使用前烘干,在铸件尾端设溢流冒口排放冷铁液等措施对防止皮下气孔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明显,根据我厂经验,提高单件浇注速度是防止轴类铸件皮下气孔的措施,至于各种曲轴的单件浇注速度,与铸件大小、长短、浇注温度高低和型砂水分都有关系。在一定的浇注温度和型砂水分条件下,铸件越是细长,单件浇注速度越应提高,反之可以适当降低。
3、缩松和缩孔
在不致引起石墨漂浮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碳当量。球铁曲轴选用的碳当量为4.4%~4.55%。
尽量提高铸型刚度。型腔表面的紧实度固然重要,而砂型背面的紧实度亦不可忽视。
球铁曲轴采用湿砂型铸造一定要用冒口补缩,无冒口工艺对湿砂型是不合适的。
适当使用冷铁,强化热节部位的冷却,使热节中心向球墨铸件内部迁移。
4、石墨漂浮
众所周知,碳当量过高会引起石墨漂浮,但到底碳当量高到多少时才会产生石墨漂浮,根据我厂经验及有关资料,当碳当量超过4.55%时,石墨漂浮开始出现,随着碳当量的继续增长,漂浮层成正比增加。当碳当量相同时,球墨铸铁件越厚,漂浮层也越厚。为防止石墨漂浮,主要措施为,严格配料,加强熔炼控制。
5、球化不良
主要措施有下列三项:
(1)控制原铁液硫量,减少其波动范围。通过加强严格的炉料管理,严格冲天炉配料和操作,原铁液硫量一般稳定在0.04%~0.06%之间。
(2)根据铁液温度调整球化剂成分,使合金的反应性能适中,同时严格操作,使球化处理反应时间保持在1.5~2.5min,确保球化剂吸收率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3)适当控制残余稀土量。要保证球化良好,除了要有足够的残余镁量外,还要求Mg残/RE残≥1,而且,随着铸件壁厚增大,此比值亦应相应增大。目前我厂的控制范围为0.015%~0.04%RE残,0.04%~0.06%Mg残。
[二]、球墨铸铁生产工艺
凝固过程体积变化和压力损失是铸件缩松缺陷产生的直接原因。由于球墨铸铁的凝固过程既有金属液态收缩又有石墨化膨胀,既有初生阶段体积变化又有共晶阶段体积变化,所以球墨铸铁缩松产生的机理研究显复杂。虽然有学者对球墨铸铁凝固过程的体积变化作了大量研究,但由于试验条件和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不甚一致。提出的体积变化计算模型(动态膨胀收缩叠加法)综合考虑了球墨铸铁凝固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比较准确得出体积变化。凝固过程压力损失目前还没有准确计算模型。
但是将压力项引入到铸件缩松预测判据中,且得到比Niyama判据的缩松预测图形。这充分说明凝固过程压力损失是缩松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球墨铸铁体积变化和压力损失由球铁铸件生产的工艺决定。影响缩松产生的主要工艺因素有化学成分、孕育程度、模数及铸型强度等。
残余镁量高时,球铁缩孔缩松倾向大的观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缩孔缩松缺陷的形成,主要与镁在组织中分布不均和较大白口倾向有关。镁主要富集于珠光体和碳化物中,而该区是成分偏析和共晶凝固的区域,也是缩孔缩松危发区,镁的偏析,尤其是镁夹杂的富集为缩孔缩松形成创造了条件。
泊头市艺兴铸造厂(http://www.btyxzz.com)主要产品有搅拌机配件、灰铁铸件、减速机齿轮、机械加工、龙门铣床加工等业务。